最近朋友圈都在流行值乎这个软件,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应用,在朋友圈发布一段内容,在关键的地方打码并且明文标价,需要付费才能看完,和之前流行的红包照片相似,那么“值乎”与红包照片为什么都能刷爆朋友圈?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!
2016年愚人节前一天的深夜,微信朋友圈突然大量涌现了这类内容:
微信截图
不明真相的我点进去一看,原来是需要付费才能查看部分关键信息的一条消息。
微信截图
然后呢,每个人也能发送自己的打码消息,并设置一个其他人必须付费才能查看的价格。
微信截图
很快,谜底就被揭开。这个所谓的“值乎”其实就是知乎团队做的一个“内容刮刮乐”的小玩意儿,虽然只有在微信App内才能打开,却在当晚迅速火遍了朋友圈。
其实,通过值乎的广场页(见下图,貌似是按收到的金额排序),我们可以看出,这个产品其实是想打造一个“以某领域大牛分享干货,但干货最核心的部分被打码,用户想看到打码部分就必须付费”的模式。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是付费阅读(全文不可见)和免费打赏(全文可见)的结合体。除了有趣味性,也自带了传播点。
值乎
但是到了朋友圈,“值乎”的打码文字的应用却变成了这样:
值乎
以及这样:
值乎
还有这样:
值乎
这样的情景有木有让你回想起什么?对了,就是今年过年前刷遍了朋友圈的红包照片,完完全全都是一个套路啊!
值乎红包
这种完全依托于“微信朋友圈内熟人社交环境”的玩法,必须让内容生产者(发布者)和内容消费者(付费者)在小额支付(润滑剂)的过程中,都获得满足,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,刷遍朋友圈。(然后被张小龙叫停)
值乎
你会发现,本意在用来分享知识和干货的打码文字,到了朋友圈,变成了和内容发布者这个人本身相关的信息。
我为什么愿意发布一张付钱才能看到的模糊的照片(打码的文字),因为我想知道谁真的在关心我。赞太廉价,你必须给个几块钱意思意思,以证明你的诚意。
我又为什么愿意去付几块钱看一张朋友发的模糊的照片(打码的文字),因为我想和他有更深入的互动,更进一步的了解,友谊地久天长。
通过朋友圈的连接,我们在润滑剂(小额支付)的帮助下完成了一次短促却无比高效的熟人社交,这个社交过程的本质和我们相互轮流请客吃饭的场景其实是一样的。尽管它更浅层,但却更便捷。
“值乎”使用流程的设计失误
另外,“值乎”这个产品在使用流程上,居然有一个极大的失误。在你第一次点击朋友的那条打码文字时,微信会需要你做一个授权,这步没问题,但当你授权好之后,却会进入“值乎”的广场页,而不是你原本要看的朋友的那一条打码文字。
虽然,解决方法也很简单,就是进入广场页后马上退出然后再马上回来,就能看到你朋友的那条消息了。但是,第一次进来的用户,进来后没有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,一片迷茫之后流失率会有多高,我想你们都懂。
知乎下一站
我相信这种刷爆朋友圈的效果对知乎来说只是一个插曲,更加不是微信团队想要的。没有什么东西能一直刷爆朋友圈,用户也不愿意每天在朋友圈看到相同的东西。从神经猫到足迹,那些贪图一时风光的产品终究都会消失,留下的是那些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。
在知乎积累起各种行业的各种牛人和各种牛逼内容之后,一直缺乏一个像“在行”这样直接高效的变现模式。如果知乎上的大V愿意开价授课,我相信肯定门庭若市,而且对普通用户来说,知乎上的回答成了对这个大V的最好的试金石。
但若是知乎把这种付费订阅的商业模式持续探索下去的话,其实潜力也会非常大:知乎上仍有许多含金量极高的宝藏在其浩如烟海的UGC内容中等待被挖掘。而辛苦产出内容的作者们,也因此会有更强烈的动机来生产内容。
这是知乎第一次大规模的变现动作,对其团队的意义很大。我认为这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,并且过程中还自带传播点。(但愿这不仅仅是一次愚人节的玩笑。)
最后再来点
还是要提醒大家的是,千万别觉得这又对支付宝的支付造成了什么致命打击,在纷纷扰扰这么多年过去以后,我想大家越来越明白两家之间的能力圈边界在哪里了。
2024-04-17 / 12.5M
2024-04-17 / 20.6M
2024-04-17 / 6.1M
2024-04-17 / 16.7M
2024-04-17 / 34.2M
2024-04-17 / 55.6M